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何兵 記者 劉偉娟)7月15日8:30,南京驕陽似火。“今天我們去南京西站貨線K0+370米處配合南京線路車間處理傷損設備。副工長魏華旺負責組織裝運工機具,陳晨負責帶齊防暑藥品和綠豆茶。”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橋工段線路重點維修車間南京焊接工區院內,工長劉朋安排工作。
“切軌機1臺、鉆孔機1臺、焊接機具一臺、仿形打磨機一臺……”工長劉朋仔細地對照工機料具確認單進行逐一核對,缺少一件物品,都會影響鋼軌焊接質量。
“關鍵機具熱備試驗完畢!”副工長魏華旺匯報完畢后介紹說,關鍵機具必須確保性能良好,絕不能“帶病”上道,防止施工中“掉鏈子”。
檢查完畢,開始裝車。劉朋和魏華旺蹲下雙腿、挺直腰桿,合力抬起100多斤的乙炔瓶。身高1.78米的陳晨也不甘示弱,一人就搬起40多斤推瘤機。喬素林和曹迪兩名老職工抬起100多斤的打磨機,那勁頭也不輸年輕人。
“所有工機具加起來有1噸多重,常年搬運,大伙或多或少都有些腰肌勞損,但是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的。”劉朋說著不由得豎起大拇指。20分鐘緊張忙碌后,工機具全部裝車完畢。汗水不停地從大伙的頭部、臉上冒出,順著脖頸流下,浸濕了前胸后背。簡單擦拭后,大伙登上工程車出發。9時許,汽車安全停靠在南京車間作業通道門前。
把工機料具從車上卸下,再搬運到作業通道門前要攀登19個臺階,對大伙又是一次“烤”驗。臺階1米左右寬,只能容下單人通過。“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得把工機料具先搬至通道門前。”工長劉朋依然帶頭,扛起乙炔瓶就往上沖,陳晨則推著他的腰部,用力推送;喬素林和曹迪合力抬著發電機步伐一致向上移動;魏華旺用麻繩拴住焊接工具箱在上面拉拽,司恒喊著口號往上托舉,“一二三,加油”。耗時20分鐘,工機具終于運到路肩上。此時,大伙已渾身濕透。
“南京西站貨線是南京站終到列車進、出入庫停放和整備重要線路,今天施工是對該線路一處傷損鋼軌進行更換、焊接,保障線路暢通。”劉朋介紹道。
10:10,施工天窗調度命令準時下達。南京線路車間10名職工在施工負責人丁延華的指揮下,快速拆除“束縛”鋼軌的螺栓扣件。
此時,魏華旺開始上陣。他精準地操縱著切割機,切割鋼軌產生金色的鐵屑飛舞,濺到護腿上,啪啪直響。鋼軌切割后,南京線路車間職工們迅速撥出舊軌,換上新軌。
在軌端除銹、對軌、模具安裝等工序完成后,魏華旺和陳晨開始進行封箱作業。封箱必須嚴密,不能有一絲縫隙,否則會造成鋼水外漏,導致焊接失敗。魏華旺是名2014年入路的大專生,從事鋼軌焊接工作11年,是一名焊接工技師,業務過硬。他單膝跪在道砟上,俯下身,臉部貼近軌枕,看軌底是否封箱密實。由于封箱是徒手操縱,任憑汗水糊住雙眼,他也不能擦拭。
預熱時,青工杜冉為觀看預熱效果,火苗燎到了眉毛,4分鐘左右模具中溫度升至900攝氏度。司恒迅速把干鍋放置好,杜冉立馬點燃高溫火柴,伴隨著刺眼的火花,焊劑瞬間熔化成2000攝氏度的鋼水,焊花飛濺,煞是好看。“從預熱完成到點燃高溫火柴,必須在30秒鐘內完成,這就是火候!”杜冉自信地說。
4分半鐘拆模、7分半鐘推瘤,每道工序時間必須精準卡控!推瘤后焊縫處溫度仍高達1200攝氏度,喬素林、曹迪手持撬棍,距1米外進行去除澆筑棒操作時,能感受熱浪襲人;司恒進行熱打磨時焊縫處溫度仍然有700攝氏度,汗水沿著護目鏡、口罩往下滴。
12:00,探傷人員探傷作業完畢,焊接質量良好。大伙安全撤出時,防護服已結了一層鹽霜。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