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這個夏天,你可能不懂“越位”,但你絕對聽過“蘇超”!
你以為“蘇超”只是場球賽?錯!這是一場正在下“金幣雨”的超級經濟秀!
今天“小財迷”帶你扒開綠茵場,看透“蘇超”背后嘩啦啦的搞錢新姿勢!
“蘇超”是啥?是江蘇“十三太保”的“城市大秀場”!
一場焦點賽事,能吸引數萬現場觀眾。舉個“栗子”,7月5日晚,現場共有60396名觀眾觀看南京對陣蘇州的比賽,熱度直接拉滿,秒變城市“野生代言人”!
球迷看球,那可不只是“用愛發電”,比賽日就是“錢包減肥日”。主場比賽日,那就是球迷的節日!球票要買吧?
賽前賽后,三五好友不得聚一聚?燒烤攤、小酒館、奶茶店可就火起來了,“蘇超”開賽1個月,某平臺團購銷售額同比增長63%。江蘇小龍蝦訂單同比增長42%。
停車場、出租車、網約車,生意也跟著“加時賽”。
這叫啥?這就叫“體育搭臺,經濟唱戲”,而且這“臺子”搭得又高又熱鬧。
這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場比賽帶動的消費鏈條,可比我們想象的長多了!它像一個小馬達,給城市的“煙火氣”和“夜經濟”實實在在地加了一把油!
7月5日,南京市66個設置直播觀賽“第二現場”的重點商場、街區、商家,吸引觀賽客流25.4萬人次,拉動總客流142.5萬人次,同比增長30.1%,帶動商品銷售額3.4億元,增長16.5%,周邊住宿餐飲樣本企業營業額增長33.2%。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團預測,整個賽季預計撬動超3億元綜合經濟效益。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近九成(88.7%)居民感受到賽事對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
前面說的可能更多是大面上的。“小財迷”最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蘇超”的火爆,其實藏著很多中小微企業甚至個體戶的“破門”良機,“蘇超”為“草根”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
大企業贊助聯賽冠名,咱比不了。但球場邊的LED屏、座椅廣告、球迷手冊、現場活動的禮品贊助……這些門檻相對較低的“小位置”,是不是特別適合本地有特色、想擴大知名度的中小品牌?
在常州,一家名為“東哈·東北街邊燒烤”的個體小店,竟與京東、江蘇銀行等知名企業同框,瞬間變網紅。
比賽能絲滑進行,全靠本地“后勤天團”撐腰!安保、保潔、物料、志愿者盒飯……這些活兒,好多都落在本地中小公司和個體戶頭上。賽事經濟,也是“訂單經濟”!
每個球隊背后,都是一個龐大的、有共同愛好的本地粉絲社群。那么,餐飲店能不能做“球迷套餐”?文具店能不能賣球隊聯名款?甚至社區小超市,掛個支持本地球隊的標語,都能拉近和顧客的距離!
由常州本土設計師設計的“叫南哥”的帆布袋銷售量已達近3000個,常州中華恐龍園推出的“萌動全蘇?恐龍妹妹系列玩偶”,預售量更是達到近9000只。
一家文創公司負責人表示,6月份以來,在“蘇超”熱度持續帶動下,公司在徐州設立的5家自營店和100多家合作門店的客流量增長了30%,文創產品整體銷售額增長了70%,預計全年銷售額將突破3500萬元。
抓住“球迷”這個標簽,深挖社群需求,商機就在腳下!
所以說,“蘇超”火的不只是足球,更是一場接地氣的“經濟聯賽”。下次看球別光喊“666”,多瞧瞧綠茵場下,說不定哪粒“經濟好球”就傳到你腳下了!我是“小財迷”,咱們下期見!
統籌:王拓
文案/出鏡/拍攝:許愿
剪輯:易夢涵
小財迷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