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張愛紅
- 時間:2024-08-12 14:39:36
暑期旅游旺季,不少游客通過二手交易平臺或社交平臺購買酒店住宿,一些人“抓住商機”,在這些平臺做起了代訂生意。
所謂代訂,有賣家宣稱是優惠尾房,可享內部價,還有賣家說是協議房、積分房,保證入住。天津李女士就通過某二手平臺賣家代訂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兩個晚上便宜了近1500元”。本以為“薅羊毛”成功,卻遇到了麻煩。
業內人士曝光,代訂低價酒店主要是通過協議價或會員積分等方式實現優惠。代訂者通過添加“同住人”的方式幫他人代訂。這樣“同住人”就能拿著身份證辦理入住,這是二手平臺上一些代訂賣家的主要操作方式。
這種利用“規則漏洞”實現的“代訂”存在不少風險。首當其沖的就是游客向代訂賣家提供的個人信息有泄露風險。其次,旅游旺季一些酒店要求會員本人辦理入住,這個時候,你要去哪里“天南海北”地找到代訂賣家?更嚇人的是有遭遇詐騙的風險。2024年6月,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一起低價代訂酒店的合同詐騙案:祁某某通過某社交購物平臺發布代訂酒店的信息,虛構其有能力低價訂房,以先行收取房費的名義,誘導被害人向個人賬戶轉賬,先后騙取8名被害人錢款共計人民幣4.4萬余元。
非正規渠道代訂,既然是“非正規”自然藏隱患。原本是為了“薅羊毛”結果卻被“羊毛”反薅,怎么看都虧大了。千萬別認為“有需求就有市場”,這一亂象需要多方協力規范酒店代訂行為,需要消費者、網絡平臺、酒店、監管部門等團結起來斬斷“利益鏈”。
可以窮游,不能亂游。對消費者而言,要看清“羊毛”的本質,明白“世間安得兩全法”,避免“貪小便宜吃大虧”。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覃甚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