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后,無錫市崇安寺鐘樓圖書館正式開放運營。每天,來此觀展、閱讀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每到周末,二樓的“鐘書房”不得不臨時實行限流入場。不遠處的小婁巷片區改造已接近尾聲,小區間圍墻將被拆除,透綠透景、見縫插綠,小廣場、廊架、書屋等煥然一新,通過細節的點綴,實現街區與居民區的連接,呈現社區即景區、景區在城中的氛圍。
從城市原點出發,一座座建筑、一條條街道逐漸鋪陳開來,組成了無錫這座城市。歷經歲月變遷,這些建筑、街道幻化成一個個文化符號,鐫刻在每一個無錫人的記憶之中。文脈綿延的老城區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在推動城區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梁溪區深刻把握“老”與“新”的內在邏輯,深耕文化“軟實力”,筑牢發展“硬支撐”。
“大運河文化帶”續寫新篇
穿越千年時光,行走梁溪,江南水鄉韻味猶存。古運河穿城而過、蜿蜒流淌,兩岸的建筑、悠揚的戲曲都在演繹著大運河的動人文化。近日,12支大運河沿線城市攝影戰隊集結梁溪,攝影師們用鏡頭記錄下“大美梁溪”。“看到這座城市的面貌保護得非常好,加上沿河景觀,我們創作的熱情非常高漲。”杭州攝影戰隊的吳海平感觸很深。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活化利用工業遺存,梁溪區正不斷提升文化載體的整合利用率。“梅染畫境、杏黃流光”,運河畔,業勤苑游船碼頭附近的沿河景觀在老東門片區整體改造中不斷出新,工業風的文創藝術品、無錫龜背老城銅質地面雕塑、江南風十足的景觀小品,市民們可在親水步道愜意散步,也可在層林盡染的慢跑道上揮灑汗水。
時代在變,依河而生的梁溪如何守住老城記憶,續寫運河新篇?梁溪區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思考歷史風貌的整體保護,注重地域、文化和時代的和諧統一,推動文化傳承開啟新篇章。眼下,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抓手,梁溪區正加快實施110個文商體旅項目,全面提檔清名橋街區,串聯整合惠山古鎮—接官亭弄、崇安寺—小婁巷、南禪寺—清名橋三大片區,充分展現老城廂的韻味魅力。
“我們制定下發了《梁溪區關于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行動方案》,圍繞運河做文章。”梁溪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做靚運河水脈,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大運河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推動南尖青年發展示范公園、北尖兒童友好示范公園建設;同時,還將做活梁溪文脈,擴大非遺影響力,加強運河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相互交融。
“文化+數字”做強文旅產業
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才能更好地延續城市文脈,彰顯城市活力。作為無錫的中心城區,梁溪以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抓手,努力打造文化產業新高地。“我們正在布局數字內容、創意設計、會展演藝、影視動漫等業態,打造文商旅深度融合‘全產業鏈’,建設結構合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梁溪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以建設梁溪科技城、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契機,梁溪區加快科技賦能,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創意、數字出版、網絡動漫、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極。今年,梁溪大力發展數字文旅,加快推進快手無錫、汽配城片區“梁溪未來數字動力谷”等項目,積極開展小婁巷、清名橋等景區全景數字孿生建設,“文化+數字”做強文旅產業。成立專業運營平臺,組織開展“演藝+賽事+消費”主題活動,全國大運河攝影展、世界青年街舞錦標賽等活動將把梁溪文化IP進一步擦亮。同時,堅持項目便民,區文化藝術中心、區全民健身中心、區美術館、區科普館及圖書館原址改擴建項目的建設也都被排上了日程。
打造“文商旅+”融合體驗點
南長街大公橋堍的書碼頭內,每到周末,評彈和脫口秀演出一座難求。“我們不斷優化各類文化場館、名人故居的展陳和講解方式,融入社會資源,推動傳統文化和潮流生活的同頻共振。”梁溪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文化利民,創新內容和形式,更好滿足群眾品質化、多元化、時尚化的文化需求。
在梁溪,“小劇場”“鐘書房”正越建越有腔調。從錢鍾書故居出來,沿著新街巷往西走,穿過馬路,“西溪”香通書房就在這里,“書房+咖啡”“書房+活動”等模式不僅讓這里成為網紅地標,也給更多人來老城后街的理由。走進核心商圈,穿梭于背街小巷,在新舊交織中感受著老城的變與不變;漫步古鎮街區,于人潮涌動中品美食、賞美景、選美物;參加一場運河徒步大賽,發現這座城市比想象中還要精彩……據悉,通過跨產業融合聯動發展,深耕梁溪文化,打造環城運河、名人故居系列、古鎮家風家訓等不可復制的、凸顯梁溪特色的文旅研學線路。
“梁溪將增加多元化體驗場景,構建以‘文商旅+文化IP+音樂+國潮藝術’為業態的城市中心文商旅網紅體驗點。”梁溪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深入推進“百宅百院”“百巷梁溪”,打造遇見古運河博物館、后西溪城市文藝商業漫步空間等“小而美”的城市微客廳。(韓玲、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