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鹿蕩位于鹽城大豐黃海灘涂,是地球上保存較為完好的原始濕地之一
鹽城大豐,野鹿蕩。
初夏少雨,80公頃的近海淺灘水位連日降低。老馬望著頭頂?shù)臑踉苼砹擞肿撸睦锓钙鸪睢?/p>
“再不下雨,經停的夏候鳥快要沒處落腳了。”
老馬全名馬連義,今年72歲。前半生,他站在長江源流處遙望故鄉(xiāng),后半生,他在萬年前的古長江入海口建起一片“野鹿蕩”。兜兜轉轉,他的人生與這條大江,與這片灘涂,緊密相連。
以下是他的故事。
沱沱河與野鹿蕩
唐古拉山口北麓,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邊緣,有一座群山環(huán)抱的小鎮(zhèn)——安多縣雁石坪鎮(zhèn),這里曾是馬連義工作的地方?!把厍嗖毓吠鶘|走幾百米,就是沱沱河了?!痹谒挠洃浝?,眼下這個時節(jié)正是沱沱河化冰的時候。高天蒼穹下孕育萬千生命,流動的水淌過塵封的冰,年輕的他騎馬從中走過。生命之源由摩天滴露匯作浩蕩長江,在他的目光里一路奔騰入海。
20多年后,馬連義回到家鄉(xiāng)鹽城,與黃海比鄰,沱沱河的風光漸漸自心中淡去。直到有一天,他無意間讀到王穎院士關于南黃海輻射沙洲的調研報告,其中一句“弶港一帶在1萬年前是古長江的北入??凇保钏锌f千?!皬陌l(fā)源地到歸屬地,我的生命竟然和長江緊緊連在一起?!瘪R連義按書中描述找到川東港邊沿一片灘涂,6000多公里,近萬年光陰,在他腳下匯集。
馬連義希望更多人知道這里。將這片灘涂建成國家地理地標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
彼時,川東河正在建設大型水利工程,這里成了堆滿黃沙、泵土和垃圾的填土預留地。馬連義拿著建設圖紙,帶人修了路,整理出溝河港汊,種下當?shù)貥浞N和野草,又辟出淺水灣,造出綠洲生境。動工的波折、村民的反對、家人的質疑,個中艱辛被他全部隱去,問起時只是說,自然有修復一切的能力。
馬連義幾經輾轉,找到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教授李保華。李保華帶隊在川東港邊沿勘探萬年前的巖芯,發(fā)現(xiàn)數(shù)百件有孔蟲、介形蟲、孢子花粉等微體化石,古長江北入海口地理地標,就此確認。
“專家說,一萬年前的古長江入???,曾經生存過近萬種生物,但現(xiàn)在能看到的,不多了?!蹦莾扇昀?,馬連義和伙伴由南向北踏遍沿海地區(qū)數(shù)百公里的灘涂,從干涸的淤灘上拉來100多年前張謇興辦大豐公司時留下的古老沉船,還找到幾只擱淺在海灘的晚清鐵錨,在這片被歲月遺忘的亙古荒灘上,建起一座生物遺民研究所,意在保護南黃海濕地現(xiàn)存的近千種生物遺民。
馬連義剛回鹽城時,正是39頭麋鹿自英國倫敦重引回國、落戶大豐黃海灘涂的時候。短短數(shù)年間,39頭麋鹿已繁育增長至200余頭,成為世界物種重引進范例?!拔鞑馗咴袀€野馬灘,這里常有麋鹿出沒,那就叫野鹿蕩吧。”
星光與永恒
夏日的野鹿蕩,景致萬千。天地模糊之際,朝霞與暮色雙雙跌進海里,漫天繁星也成了粒粒銀砂,墜入觀星者的眼睛。
野鹿蕩是中國綠發(fā)會繼西藏阿里、那曲之后成立的第三個暗夜星空保護地,也是我國沿海地區(qū)首個暗夜星空保護地,區(qū)域平均全年可觀察星空達238天。
“暗夜星空保護地的成立,也是巧合?!鄙镞z民研究所建成后,馬連義沒有停止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探索。因與西藏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得知那曲正在籌建暗夜星空保護地的消息,再望向頭頂繁星時,心中有了新的目標。
“沿海地區(qū)空氣潮濕,能見度也低,一開始沒抱太大希望?!钡嚓P專家的論證結果完全出乎馬連義的意料,“這里方圓40平方公里沒有光污染,大氣目測質量達到21.0星等每平方角秒,完全符合暗夜星空的標準?!彼磺鍤庀笈c天文的內在邏輯關系,卻知道在人口稠密且氣候濕潤的東部沿海地區(qū)能有這樣一方天地,本身就是“奇跡”。
2019年11月9日,“首屆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大會”在野鹿蕩召開,從西部草原到黃海之濱,所有人為同一個使命而來:開啟暗夜,守護星空。
“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边@是寫在康德墓志銘上的名言,也成了馬連義的人生準則。“天空和大地無法分割,沒有好的生態(tài)就沒有璀璨星空,我想盡力護好這200公頃灘涂?!?/p>
從遠古生物到浩瀚蒼穹,這片以野鹿蕩為名的灘涂,正在被賦予更多意義。“如果不做這些,這里只是無人在意的荒灘,但現(xiàn)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它?!瘪R連義相信,在歲月長河里,每片土地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人類能做的便就是以絕對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它,再發(fā)現(xiàn)它。
繼空間坐標之后,他又將目光投向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時間。
還是一次偶然機會,馬連義結識了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教授高海軍,第一次知道“授時中心”的概念:天體的升落如同自然顯示時刻的鐘表,通過精密儀器觀測恒星,可以定出準確時刻?!耙奥故幍奈恢门c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西安及秦嶺是基本持平的對軸線,在東八區(qū)時段中必有內在聯(lián)系。”他第一時間趕往西安,將想法告訴授時中心負責人。特殊的地理區(qū)域,加之暗夜星空保護基地遠離城市光污染、自帶提高觀測精度的天然優(yōu)勢,“地球自轉時間觀測站”最終在野鹿蕩成功落地。
灘涂還是那片灘涂,但蒼穹為它披上一夜星輝,麋鹿與飛鳥成了它生生不息的子民,無窮無盡的時間橫跨其中,為一切賦予“永恒”的使命。
正如大豐川東港入選國家美麗海灣時專家組的評價,“這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微型‘理想國’。”
“6個老頭”與“理想國”
關于野鹿蕩的故事里,馬連義不是唯一的主角。用他的話來說,“我們6個老頭,稀里糊涂地湊在一起了?!焙退燃绲娜耍謩e是陶鶴鳴、倪光保、周惠良、李慶虎、程同福,來自廣東、福建、上海、天津。馬連義記得和每個人相遇的經歷,有人曾是大豐知青,投身建設野鹿蕩回報第二故鄉(xiāng);有人將野鹿蕩作為極致美學的樣本,從中汲取富有生命力的靈感之源;還有的人做了大半輩子收藏家,閱覽珍奇文物無數(shù),卻為眼前這片灘涂久久駐足,并在這里度過了生命最后3年?!八f這是一幅宏大而鮮活的水彩畫,我們一定要保護、修復、珍藏好?!?/p>
帶著不同緣由,卻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來到了野鹿蕩,也不曾打算離開野鹿蕩。
“陶鶴鳴原來是廈門大學的老師,72歲時來到這里,待了整整4年。”2018年,老人身體每況愈下,臨終前托人送來4000多根木樁,插在淺水灣供大型鳥類站立棲息。“我想給他立個石碑,或者建一座‘陶然亭’,他都拒絕了?!瘪R連義還記得陶老喑啞的聲音,“他說,成群鳥兒歸來,站上木樁的時候,那就是他也回來了,他不可能離開這里?!?/p>
2023年深冬,馬連義獨自站在古長江入??谟^星廣場,萬籟俱寂時,他想起這些老友,想起曾一起走過的路,提筆寫下:
千難萬苦,生死離別,在歷史長河中僅僅一瞬之間,而地球與生命、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千古不朽。我之將老,愿把守護美麗海岸等生態(tài)文明作為使命,畢生為之勞作。
好在,后繼者們沒有缺席?!袄硐雵钡睦砟钕衿压⒎N子一般,飛往了世界各地。
自2020年起,馬連義和同伴在野鹿蕩創(chuàng)辦大自然講堂,開設《南黃海潮間帶文明框架》《川東港美麗海灣地質勘探及化石出土》《暗夜星空保護》《北京時間觀察》等8個專題教材,4年間共講課400多場次。“許多學生考上大學或出國留學的時候,我們都會贈送野草種子,把家鄉(xiāng)生態(tài)文明的種子埋到他們心里?!瘪R連義的女兒是大自然講堂主要義務授課教師,他的孫子們在野鹿蕩做小小志愿者,跟著他研究野草的奧秘。
和后繼者一起成長的,還有這片灘涂的原住民。自生物遺民研究所成立以來,馬連義等人與省沿海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聯(lián)合進行田野調查,10年間,在野鹿蕩范圍內共找到并保護了312種野生植物。與此同時,最初引進大豐的39頭麋鹿也早已繁衍壯大,截止2023年年底,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麋鹿種群數(shù)量達7840頭,其中野生麋鹿數(shù)量達3356頭,它們中的一部分也將野鹿蕩作為繁衍生息的家鄉(xiāng)。
屬于野鹿蕩的故事還在繼續(xù)。馬連義不再盼著下雨,于相關部門辦完手續(xù)后,他們準備從川東河引水至淺灘,解燃眉之急。“水會有的,曾經滄海,何患無水,否則就不叫野鹿蕩啦?!?/p>
新華報業(yè)·新江蘇記者 柏麗娟
編輯: 徐春暉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