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臨近,廣袤田野上,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開。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各地及早落實各項舉措,加強對農民技術指導,著力穩面積、增單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為做好全年糧食生產夯實根基。(3月16日新華網)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春播糧食面積占全年一半以上、產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糧食產量占主要口糧的近四成。抓好春管春耕,對于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至關重要。放眼生機勃勃的大地,農民在田間搶抓農時、辛勤勞作,工廠開足馬力、抓緊生產。人們種下一粒粒種子,用汗水澆灌希望,共同培育新一年的好收成。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89.3%,同比高1.1個百分點,比常年高2.6個百分點。據3月13日最新農情調度,全國早稻已育秧32.6%,已栽插3.2%,北方春小麥已開始播種,預計4月上旬東北開始中稻育秧、“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大面積播種。??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苯陙恚覈Z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糧食產量13908.2億斤,創歷史新高。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93公斤,繼續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并不意味著可以就此高枕無憂。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緊平衡格局并未發生根本改變。盡管我國糧食人均占有量已經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但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產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作為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并提出“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農業穩產增產,科技是關鍵。為更好將試驗田、示范田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農業農村部2023年啟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把各類單項增產技術措施組裝起來,覆蓋耕、種、管、收、地、種、肥、藥等全鏈條全環節,提供綜合性技術解決方案,今年將繼續開展這項工作,在主產縣整建制推進;在寧夏、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區,先正達集團中化農業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圍繞播種、耕作、施肥等關鍵環節組織春耕技術培訓1000余場,參與農戶超過2.8萬戶;在湖北荊州,全國農技中心聯合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等單位舉辦2024年百萬農民科學安全用藥培訓啟動會,將全年圍繞大面積單產提升、重大病蟲害防控、現代植保機械應用等開展培訓;農業農村部遴選發布高產穩產、耐密抗倒等主導品種,精密播種、水肥精準調控等主推技術296項,為春耕備耕提供有力支撐……科技元素高頻在線貫穿其中,田間地頭滿滿“科技范”,一幅幅“科技春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開來。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糧食安全一頭連著群眾一日三餐,一頭連著國家發展穩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庇值揭荒甏焊麜r,不誤農時不負春。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為糧食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打牢基礎,才能讓我們更有底氣端牢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食。當前,農作物進入播種生長的重要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壓實責任,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全環節、全過程、全要素挖掘單產提升潛力,開好局起好步,再迎一個豐收年。(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