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就業創業總人數超過32.3萬人,在外務工農民工從最高峰45萬人降為18萬人,宿遷市沭陽縣實現了從“打工經濟”到“創業經濟”的良好轉型,積極打造“花漾沭陽 創業天堂”品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近年來,宿遷市沭陽縣搶抓國家級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和蘇北Ⅱ型大城市培育縣份發展契機,緊扣“江淮生態經濟區重要支點城市”目標定位,創新實施“歸雁工程”,堅持把“歸雁”引育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開展“歸雁筑巢”行動,以“招雁入庫、引雁回鄉、歸雁扎根、雁群賦能”工作思路打造創業雁陣,讓返鄉人員“敢創業、能創業、創大業”。沭陽還獲評“全國返鄉創業試點電商合作示范縣”,被國家發改委和省委改革辦推廣,并連續兩年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全國返鄉入鄉創業會議上作典型發言,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獲得國務院大督查激勵表彰。
堅持政府推動,凝聚就業創業合力
優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構建“縣-鄉-村”三級創業就業服務網絡,在縣級層面建立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在鄉鎮(街道)成立“家門口”創業就業服務站,在村(居)設立創業就業聯絡站,建立縣就業創業聯席會議制度,著重研究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及時制定政策措施。在縣內建立返鄉創業聯盟、在縣外建立沭商回歸和返鄉創業聯絡站,為返鄉人員提供創業指導服務。組織開展“雛鷹計劃”“創業訓練營”,為創業青年開展“一對一 ”“師帶徒”創業輔導。通過鄉賢驛站、駐地商會、頭部人力資源機構在蘇州、南京等地設立沭商回歸和返鄉創業聯絡站。截至目前,已建成縣級返鄉創業園30個、直播創業示范基地2個、縣外返鄉創業聯絡站2個。
實施就業創業“候鳥回遷”工程。發揮政府牽頭攬總作用,加強歸雁人才招引力度,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指導各鄉鎮(街道)完善外出人員“一庫兩平臺”。廣發“引雁貼”,給在外創業志士寄送“花漾沭陽·創業天堂 致返鄉創業就業人員一封信”,縣委號召全縣上下用好“關系網”、打出“親情牌”、轉發“引雁貼”,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爭做“引才大使”,通過外出慰問、回鄉懇談、新媒體信息、典型引導等形式,實現精準對接、跟蹤幫扶,在平臺搭建、科技創業、金融支持、招商引資等方面向“歸雁人才”傾斜,在人才安居、生活補貼、成果獎勵等方面給予更多實惠,引導在外能人回沭就業創業,讓“歸雁人才”既引得來、又能扎下根。截至目前,招引企業管理型、社會工作型、農村實用型等返鄉專業人才1.54萬人。
加大就業創業政策扶持。出臺“沭商回歸”創業創新發展實施辦法、打造“花漾沭陽 創業天堂”品牌實施方案、鼓勵返鄉創業就業若干措施、縣人社惠企政策18條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返鄉人員創辦中小微企業并帶動其他勞動者就業的,給予最高2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可享受房租、物業、水電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并給予5萬元至20萬元購房補貼;返鄉創業人員申請富民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為50萬元,且可按規定申請財政貼息補助。今年以來,成功支持自主創業3715人,發放創業補貼189.5萬元,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1.8億元、蘇崗貸4億元。
實施要素帶動,優化就業創業生態
打造就業創業載體。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原則,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持續推進返鄉創業園、省市級創業基地等載體建設,為創業者提供生產、經營場地支持。優化創業咨詢、創業培訓、創業孵化等創業服務,減少創業成本、降低創業風險,讓創業人員“拎包入住”。目前,全縣共建成國家級孵化基地1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家、省級雙創示范基地2家、省級創業孵化基地4家,沭陽縣顏集鎮獲評全省就業富民鄉村振興基地、全市唯一。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扎實推進“技能沭陽”三年行動,強化部門協作,探索建立“技能銀行”,建立個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存儲個人信息、學習經歷、技能證書等信息,實行一人一檔、終身有效。圍繞特色產業和產業需求,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成果積累和轉換制度,推動職業等級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促進技能人才獲得技能與待遇“雙提升”。目前,開發了全國首個由縣級單位承辦的《盆景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全縣擁有技能勞動者16.3萬人、高技能人才6.5萬人。
營造就業創業氛圍。定期舉辦“中國·沭陽花木節”和花木交易博覽會、花木發展論壇等節慶活動,高規格組織好創新創業大賽、盆景大賽、技能人才大賽等賽事,為創業人員搭建成果展示、資源對接、學習交流平臺,不斷放大“沭水優才”品牌效應。在“愛沭陽”新媒體平臺開設“創業之路”“創業明星”等專欄,推薦10名創業就業成功人員進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隊伍。組織開展各類招商推介活動,舉辦2023年首屆沭商大會,邀請350名知名沭籍客商返鄉共商發展、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夯實“歸雁工程”工作基礎。“歸雁工程”實施以來,吸引51名“沭商”返鄉創新創業,協議投資額100多億元,成功入選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培育名單、全市唯一。
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就業創業保障
精塑就業創業政務環境。依托“互聯網+協同”“互聯網+監管”等平臺,推進“沭事速辦”擴容升級,推動“中介超市”“一件事”改革,將多個相關聯的“單項事”合理歸集,強化部門協同、系統聯通和數據共享,科學設計流程,推動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打造政務服務智能應用場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就業創業政務服務精準化水平,實現申報材料平均減少60%、辦理環節平均壓縮65%、辦理時間平均縮減70%、跑動次數壓減80%。
完善就業創業市場環境。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理念,全力塑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辦事最快、服務最好的“四最”營商環境,真正讓沭陽成為返鄉創業的“磁場”、保護的“高地”、轉化的“沃土”。對更多奔騰家鄉的“千里馬”,建立“一對一”專員服務工作機制,為創業者提供“全周期”幫辦服務。今年已為502家返鄉創業企業服務1300余次、促成就業2784人。實施個體經營靈活創業行動,降低市場主體準入門檻,放寬新注冊個體工商戶營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鼓勵創辦投資小、見效快、易轉型、風險小的小規模經濟實體。今年1—11月份,全縣累計新增個體工商戶2.2萬戶、私營企業9000余戶、個體私營經濟注冊資本341.29億元。
培育就業創業人文環境。聚焦企業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建廠房、定制政策、定向服務,通過疊加省市縣政策、推行“一事一議”,以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保障歸雁項目快落地。構建“聚才強鏈·夢圓花鄉”人才全鏈條服務品牌,緊扣“3+3+X”和17條重點產業鏈,科學編制2023年全縣人才需求目錄。重點組織科澤新材、蘇訊新材、桐昆恒陽化纖等重點企業赴徐州、青島、西安和沈陽等地區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活動,引導在外能人回沭就業創業。今年以來,已申報省級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引進人才49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