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5南京藝術節的閉幕系列活動,“門東藝術活動”于6月28日至29日開啟,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盛宴圓滿落幕。
全城皆是展臺
在城市每個角落遇見文藝
自5月底開幕以來,2025南京藝術節圍繞“戲聚金陵”——精品劇目展演、“印象金陵”——特色展示展覽、“幸會金陵”——城市品牌活動、“潮藝金陵”——煥新非遺生活、“藝享金陵”——煥新民間群文風采等五大板塊,呈獻了百余場演出和活動,展現了南京文化的多樣性和活力,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提升了南京作為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劇場里,演出高潮迭起;市集上,活動熱鬧非凡;博物館里,展覽潮流有趣……近一個月時間內,南京的藝術邊界正不斷拓寬,與市民生活深度交融,一幅“文化賦能 煥然‘藝’新”的畫卷在全城徐徐展開。
從“高大上”的劇場、“自帶流量”的街區,到免費觀影名額、9.9元非遺互動體驗優惠券,本屆藝術節拿出最好的場地資源、最優惠的門票套餐,讓市民盡情享受文化藝術的多元魅力。
數據顯示,2025年南京藝術節五大板塊推出15部精品演出、10場精品展覽、20余場重點品牌文化活動、300多場群眾文化活動。其中演出板塊總票房達6190萬元,參與人數達10萬人次,直接拉動文旅消費約2.5億元。
美育浸潤生活
藝術種子在街巷校園生根
從城市到鄉村,從劇院到校園,從文博場館到露天舞臺,2025南京藝術節期間,百余場活動化身“行走的美育課堂”,重塑市民游客對美的感知——原來藝術從不遙遠,就藏在身邊,藏在市井生活的煙火氣里。
“孩子從小熱愛書法,我們帶著他跑遍各種展覽。”6月26日,“鑒古出新——南京市第五屆臨書作品展”在南京美術館舉行,市民陳女士帶著五年級的兒子在一幅作品前駐足良久。她說,書法展將專業元素轉化為大眾可感知的美學體驗,從最初的“看不懂”到后來的“看門道”,久而久之,能夠對孩子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啟蒙作用。
近年來,南京一直高度重視全民藝術教育普及,不斷探索創新公共藝術教育,打造高質量文化公共空間和公益性惠民文藝活動,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將藝術的美育功能帶到每一位市民身邊。
幕布拉開,燈光漸起,在南京鼓樓區第二實驗小學禮堂內,數百雙童稚的眼睛在黑暗中被舞臺點亮。兒童舞臺劇《小英雄哪吒之靈珠傳奇》中的演員們登臺,身著彩衣動情演繹,孩子們不自覺挺直了腰背,屏住呼吸,仿佛自己也踏入了那個奇幻世界。
小學生眼中,戲劇是奇幻世界的密鑰。而在高校舞臺,戲劇則成為青年叩問傳統、激蕩思想的載體。作為2025南京藝術節“藝享金陵”板塊的核心內容,“戲劇進校園”系列展演連通校園內外,活動覆蓋南京市30余所中小學及高校,惠及師生近萬人次。
文商旅深度融合
文化IP變身“消費催化劑”
演出、展覽、市集互動、非遺元素體驗、“11+1區”品牌展演……作為2025南京藝術節的閉幕式重頭戲,“門東藝術活動”推出70余場演出及活動,讓藝術走進街頭巷尾,更讓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在其中找到共鳴,漫步街區,仿佛置身于一場盛大的“文藝Citywalk”。
文化IP激活了街區經濟,精品劇目打開了城市流量的入口。數據顯示,演出板塊總票房達6190萬元,參與人數達10萬人次,直接拉動文旅消費約2.5億元。
6月7日到8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編劇、導演,青年演員張藝興主演的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在南京演出,吸睛又“吸金”。數據顯示,開售的2萬張門票中,75%為外地觀眾,直接帶動南京酒店住宿需求超1萬間次,拉動餐飲、購物、景區消費不低于8460萬元。
話劇《父母愛情》、越劇《梁祝》、倫敦西區原創話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古巴國家芭蕾舞團《天鵝湖》……在南京,“話劇+文創”“演出+旅游”“沉浸式體驗+餐飲”等越來越多不同形態的融合模式,串聯起劇場、商圈、景區、酒店等,鋪展開“以演促商、以商興旅、以旅彰文”的活力畫卷。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