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灌云縣公安局緊扣“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警務改革方向,創新實踐“警務矩陣+社會共治”模式,通過“以岸制海、共建融治、空中智防”部署,構筑“海陸空”立體化平安防線,為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新動能。
向海圖強:“海上楓橋”揚帆護航行
“太感謝你們了!”5月27日,一艘外地貨輪在航行至灌云臨港產業區附近海域時,因水域深度不足無法接駁。危急時刻,船方緊急向臨港派出所發出求助信號。接到求助后,臨港派出所副所長楊志緊急采購純凈水、桶裝方便面、新鮮蔬菜等物資,第一時間駕乘“32211”巡邏執法艇將物資送上貨輪。
碧波之上,警燈閃爍,巡邏執法艇如一把藍色利劍,劈波斬浪。今年4月,“32211”巡邏執法艇正式列裝啟航,守護著臨港產業區的海域安寧,也同樣標志著灌云公安“海上楓橋經驗”的本土化實踐邁入新階段。
5月11日上午,在臨港產業區一碼頭,一起因二手漁船交易引發的糾紛劍拔弩張。接報后,灌云縣公安局臨港派出所與漁政部門迅速聯動、趕赴現場,民警耐心安撫雙方情緒,細致查明船只情況,最終促成雙方和解。
今年以來,針對新設立的灌云縣海洋經濟開發區,灌云公安聯合海事、漁政等部門,建立高效聯動的海上聯勤機制,多次開展海上聯動防范、聯合整治、聯手打擊,實現信息互通、力量互補、風險共防,進一步推進執法規范化,為藍色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陸地深耕:“警務站+紅島義警”共繪同心圓
“‘警企會客廳’能夠幫助我們及時向民警反映需求、請求,給我們企業帶來了極大便利。”在東王集鎮特色服飾電商產業園,“警企會客廳”成為警民聯系的溫馨港灣。為營造安全穩定的企業發展環境,灌云公安選派經驗豐富的經偵民警擔任“助企聯絡員”,推進前移警務室進企業,定期開展走訪、糾紛調解、工作指導等多項利企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營造了穩定有序的營商環境,成為企業信賴的“貼心人”。
5月31日晚,在九龍港廣場購物的市民萬先生因商品退換問題與商家發生爭執,引起了路人的圍觀。聞訊趕來的“紅島義警”王恒立即介入,他耐心傾聽,巧妙周旋,一番合情合理的勸說下,商家與萬先生握手言和。這樣的小事,在“紅島義警”的參與下,往往能迅速化解于萌芽。
基層矛盾的化解,離不開群防群治的力量,而灌云公安“警務站+紅島義警”的警務治理模式,更拉近了警心民意的距離。灌云公安因地制宜,圍繞區域特點和群眾需求,精心布局建設“警企會客廳”專業站、“文體廣場”警務工作站、城南社區警務站等特色站點,并廣泛吸納“紅島義警”“物業聯盟”等力量,以警務站為軸心,以義警隊伍為延展,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共治網絡,打通了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最后一公里”。
空域智巡:“科技之眼”織密防控網
今年4月,灌云縣公安局伊山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報警稱電動車被盜。民警趕到現場勘查,通過視頻監控查找嫌疑人,但狡猾的嫌疑人很快鉆進錯綜復雜的小巷,線索眼看就要中斷。關鍵時刻,“無人機”臨危受命!在民警的操控下立即起飛,高空圖像實時傳輸到了民警手中遙控器的屏幕上,順線追蹤,成功鎖定嫌疑人并追回電動車。
從地面到天空,平安的守護無遠弗屆。當科技之翼為警務插上“天眼”,灌云公安的防控網絡更添一份精準與高效。
隨著警用無人機硬件設備的迭代升級和飛手們操控技能的日益精進,“空中巡邏”更是成為灌云巡特警日常巡防的新常態。春季是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的生長期,為助力禁種鏟毒工作高效推進,灌云縣公安局多次組織“飛手”對轄區內的自建房樓頂、廢棄廠房、田間地頭以及山林溝壑等重點區域展開地毯式、無死角的巡查,一旦發現可疑植物,“飛手”隨即通過無人機定位取證,并通知地面警力處置。
“天上看、地面查”的立體化作戰模式,有效破解了傳統踏查耗時長、盲區多的難題,也為民生案件的快偵、快破、快追贓、快挽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目前,該局已組建6支無人機專業應用隊伍,并多次參與偵查破案、巡邏防控、輔助勘察、大型活動安保等工作,有效織密了社會治安的防控網,對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形成了強有力的空中震懾。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灌云公安以“海陸空”警務矩陣為堅實依托,不斷深化“主戰主防”警務改革,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守護著一方平安,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灌云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通訊員 張文聲 何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