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天軒 記者 葛小林)6月23日,常州天寧區迎來一場科技與理論交融的創新盛宴——“AI賦能 走在前列”江南燕理論小劇場開放麥活動啟幕。這場含“AI”量十足的理論宣講,以開放麥為舞臺,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通過快板、脫口秀、數字人互動等多元形式,讓深邃理論化作可感可知的生活故事,為現場觀眾帶來沉浸式的思想洗禮。
活動現場,宣講員化身“理論段子手”,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解構宏大命題。社工小雷的脫口秀《小雷不踩雷》以“把居民小事當大事”的瑣碎日常為切口,用“居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KPI”等妙語,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入社區工作的家長里短,爆梗頻出的表達引發全場共鳴。稅務小哥王共富則以快板開場:“竹板這么一打呀,夸夸咱政務大廳辦事頂呱呱!”他的《收稅那些事兒》把“共同富裕”命題拆解為稅收工作中的民生細節,展現了稅收如何像紐帶般連接國家發展與萬家燈火,讓“物質富足+精神富有”的理念變得可觸可感。文藝宣講《奶奶不哭》將聚光燈投向智能養老場景——當行動不便的老人通過AI設備重獲“行走”自由時,宣講員話鋒一轉:“技術是工具,但替代不了子女的孝心”,詮釋“人工智能+親情陪伴”的中國式養老智慧。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當數AI思政課《跑進“蘇軾圈”跑出“舒適圈”》,東坡數字人穿越千年與觀眾對話,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映照“人民至上”的當代實踐,通過AI驅動的古今守望,道出了“兩個結合”的核心要義。
記者注意到,從動畫短片解析政策到數字人領學經典,這場開放麥突破傳統宣講模式,構建起“AI技術+文藝表達+理論闡釋”的三維傳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