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沉淀了十五載的書香,這屆江蘇書展,隨處可見深厚的古典意蘊。
然而,在這浸潤千年墨韻的場域之畔,一股迥異的“力場”正悄然生成:
頭盔之下,于火星的赭紅荒漠間疾行穿梭;指尖輕揚,仿佛“剝開”霸王龍化石虛擬巖層;扎個“猛子”,你也能鬧龍宮取鐵棒踏上取經路;電子音流淌,“AI家教”正將幾何的玄奧庖丁解牛……
驚覺,書展現場,竟是個精心構筑的文化“蟲洞”:此端,是沉淀于竹帛紙頁、流淌著翰墨丹青;彼端,則由VR編織幻境,AR點染虛實,AI催生智慧,合力推開一扇通往“元宇宙”閱讀新境的門扉。
傳統閱讀中,讀者始終是故事的旁觀者。而在“元宇宙”里,觀眾通過體感交互,解構了“翻閱”這一古來有之的行為。《奇閱西游》便是絕佳注腳:讀者化身為孫悟空的“毫毛”,非止于看大圣鬧天宮,更要親歷七十二變之詭譎,參與龍宮奪寶之險境,甚至左右劇情走向。當指尖不再是翻動紙頁,而是在虛空中揮舞金箍棒,“接收者”與“創造者”的界限,便在交互的震顫中悄然溶解。“元宇宙”敘事,正將“書”從靜止的容器,鍛造成可進入、可觸摸、可塑造的“世界”。
書展現場的科技脈動,遠非炫技的浮光掠影,其深處奔涌的,是提升全民閱讀“質”與“力”的洪流。“書香VR”區,孩子的驚呼刺破空氣:恐龍不再是紙上的冰冷插圖,而是可“剝開”巖層、昂首闊步的史前霸主;X-META的“冰龍尋珠”,玩家在北冥海、巨鯤界的幻境中追逐冰晶,傳統文化借技術之翼重獲血肉。停留時間翻倍的數據背后,是“閱讀率”向“閱讀力”的一躍,當知識化為可感、可游、可歷之境,理解便不再是刻板的記憶,而是烙印于身心的體驗。
然則,趣味喧囂會否侵蝕閱讀的深度?江蘇書展以實踐作答。“智繪深空”數字課堂給出了精妙的平衡術:VR頭盔中,少年化身航天員艙外探索,指尖星辰觸手可及;AR掃描,繪本上的飛船躍然升空,結構精妙畢現。當震撼的星塵落定,引導并未止步——孩子們被溫柔地引回紙質繪本,沉淀系統的航天知識圖譜。“紙質閱讀+數字交互”的閉環,探索了未來科普教育的范式。
“元宇宙”書展的生態“野心”,顯然不止于感官的奇觀。鳳凰人工智能體驗店內,“AI家教”引發圍觀。與傳統的網上解題不同,AI作為驅動“元宇宙”、提升VR/AR體驗的核心引擎和大腦,其運用更加廣泛。算法如無形之手,精準描摹學生思維,將難題拆解為清晰的邏輯階梯。它不僅在重構我們“讀什么”“怎么讀”,更在悄然重塑知識傳遞的效率與路徑。
姑蘇城上空的日影緩緩西斜,書展的喧囂終將融入暮色。然而,那個精心構筑的文化“蟲洞”,卻不會隨人潮散去而閉合。當孩子們摘下VR頭盔,眼中火星的赭紅尚未褪盡;當“AI家教”的電子音在腦海中留下解題的回響;當“智繪深空”的航天夢在紙頁與虛擬間完成了閉環傳遞……
我們或可窺見未來閱讀的模樣:它既是沉浸式的“全感”冒險,也是回歸深度的系統沉思;既是個性化智能導航的坦途,更是激發自主創造的星辰大海。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子揚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