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任紅娟
- 時間:2025-07-03 19:29:01
熟悉莫礪鋒的讀者,能察覺他的“臺風”在變。
二十年前開始上《百家講壇》,他常一手拄桌,一臂擺出,腕骨如劍鐔:
說到功名利祿之于魏征,他把手一揮“這個是次要的”;講解杜甫詠懷賈誼,他閉目耕手“寥落無其人”;談起白居易如何進諫,他右手掐成劍指“當面指出唐憲宗的錯誤”……
這兩年再聽他的講座,你會發現無論站著還是坐著,老先生總愿意左右搭手,繃成一張反曲弓:
聊辛棄疾“志懷報國”,他左手搭右腕、掤捋擠按;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十指扣、沉丹田;特別有一次,上課趣談,他雙掌合十,笑稱走神的學生是替東坡居士“種地去也”……
課堂上的手勢,或許只是無意識的動作,沒什么必然性,但卻巧合地照見了這位76歲學術大家,“外家橫練”到“內家內觀”的既視感。
第十五屆江蘇書展,莫礪鋒很“忙”,但因為“內外兼修”,故忙而不亂:7月3日上午,他主講“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第一場,下午,他參加《詩意人生》的新書分享活動;7月4日上午,他出席《白居易十講》新書發布,下午,他要再談“千古風流陸放翁”……
第一場活動以“千年文脈與萬里長江”為題,傳的是“心法”。如大江東去,杜甫寫出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氣勢;到江漢平原,誕生了李白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長江下游,寬闊平穩,于是有了謝朓“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這其中,合參悟、覺悟、證悟的過程。
第二場分享《詩意人生》,分享的是詩詞的“樁功”。古詩詞的“樁”:烈士屈原、隱士陶淵明、豪士李白、儒士杜甫、居士蘇軾、俠士辛棄疾……而“扎樁”的過程,就是感受他們詩性與人格雙重豐碑的過程。恰如莫礪鋒所言:“我本是個俗人,但我在農村的茅檐下結識了上述大詩人,他們在冥冥之中引導著我的人生軌跡?!?/p>
第三場“十講”白居易,談的是“發力”?;顒雍笊嫌羞@樣一句話,“白居易看似‘通俗’,深究其筆意,頗有幽邃曲折之處!狀如灑脫,細品其人生,亦懷入世不平之心?!奔认袷浅鍪耍窒袷峭穗[;既不是忙忙碌碌,也不是無所事事,或許,所謂“中隱”就是一種“化勁”,恰似推手的“不丟不頂”,在廟堂與江湖間守中定軸。
第四場,再論陸放翁,最后傳的才是“拳腳”。陸游在72歲那年曾在夢中作詩說:“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蹦Z鋒坦言,作為陸游的崇拜者與研究者,自覺有責任瞻仰這位風流人物的“多種面貌”?!叭鍖W為本”是斂鋒,“愛國歌吟”是養刃,“詩家三昧”是拳腳立魄……
除了四場線下分享,他還有一場線上直播“莫礪鋒講唐詩課”,5場活動,似打通奇經八脈的“周天運轉”,76歲的“白發學者”精神頭依舊,收勢定乾坤。
或許,真正的大家從非固守書齋的塑像,而是以身為鞘的活劍,千年詩魂煉作丹田氣,萬里文脈納入經絡圖。
場館外,金雞湖的粼光潑上書頁,墨香散落,詩在詩行里。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子揚/文 施向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