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鬧元宵,花燈如晝人如潮?!?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正值2025年蛇年元宵節。作為春節的“壓軸大戲”,各地非遺燈彩集體亮相。

南京秦淮燈會
南京的秦淮燈會運用全息投影技術,生動再現“十里秦淮燈火燦”的盛景;蘇州園林燈會則通過光影藝術,將古典園林裝點為夢幻仙境;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夢回長安”主題燈會讓游客穿上漢服,手提非遺花燈,盡情享受古風集市及燈謎競猜等活動;四川自貢恐龍燈會則打造AI機械恐龍燈組,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千年傳統節日正煥發著新時代的光彩。

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上的燈組《海市蜃樓》(圖源新華社)
如果說春節是團圓的盛宴,元宵就是甜蜜的句點。北方“滾”元宵與南方“包”湯圓的技藝差異,恰似中國文化的多元統一。
老字號北京稻香村至今仍保留著石碾搖元宵的古法,糯米粉如雪花般裹住什錦果仁餡,需反復過水七次方成;而蘇州吳江的同里古鎮,主婦們仍用青艾汁揉制翡翠湯圓,將水鄉的春意包進皮里。
各地元宵食俗堪稱一部美食地圖:寧波的豬油湯圓流淌著黑芝麻的濃香,廣東的四式湯圓以蓮子、百合、綠豆、紅豆演繹甜蜜四重奏,陜西人在面湯中加入蔬菜水果煮“元宵茶”,云南鎮雄的“酸湯圓”竟用糯米團子配酸菜辣椒。

2月11日,江蘇省盱眙縣舉行元宵節民俗匯演活動(圖源新華社)
在天津楊柳青,老人們念叨著“元宵吃三樣,財旺人也旺”的俗諺,定要配上餃子和年糕;而福州三坊七巷里,依伯依姆們仍守著“上元丸”古法,將炒熟的芝麻花生與糖冬瓜條細細搗碎,裹進帶著艾草清香的糯米皮中。這些傳承千年的味道,既是辭舊迎新的儀式,更是刻進DNA的文化記憶。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毙翖壖补P下的元宵盛景,在今日中國有了更璀璨的演繹。當秦淮河畫舫掛起數字燈籠,當元宇宙世界開啟虛擬燈謎會,這個始于星月崇拜的古老節日,正以兼容并蓄的姿態走向未來。人們追逐著月下燈影,品嘗著人間團圓,在春暖將至的時節,種下新歲的希望。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胡玉梅 錢念秋 裴詩語